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一句無比老掉牙的話,卻讓人在看基礎天文科學的時候印象深刻。
記得小時候看所謂漢聲小百科,印象最深的就是宇宙時鐘。

如果把宇宙時間比喻成一年,大概像是這樣。
1月1日0時0分0秒 宇宙誕生(137億年前)
8月 地球誕生 (46億年前)
9月中旬 原始生命誕生(38億年前)
12月18日 魚類誕生(5億年前)
12月20日 兩生類誕生(4億年前)
12月23日 恐龍誕生(3億年前)
12月26日 哺乳類、鳥類誕生(2億年前)
12月31日21時30分 人類誕生 (400萬年前)
12月31日23時59分37秒 縄文時代(10000年前)
12月31日23時59分55.4秒 西暦1年(約2000年前)

人類的生命連宇宙年的0.1秒都不到。
所以,有什麼好在意的,又有什麼好急的呢,
急那一時一分一刻,那對宇宙來說不過是看不見的秒差罷了。

至於宇宙天體的大小那就更惡心了,
您知道處女座所在的銀河系有2億光年的腰圍嗎。
咱們的太陽整體腰圍只不過0.000014光年,
而咱家銀河也只有10萬光年的腰圍。

人類真是小到看不到的生物。
但是可以把眼睛睜大一點,可以看到比身邊更大的宇宙。
每個星體有著如此相同的構造,而又完全不同。

依稀記得蘇菲的世界裡紅瓶子與藍瓶子,
喝下紅瓶中的水,世界聚合為一體,所有的事情有著同一性。
而藍瓶中的水喝下去,世界擴散出各種多樣的異質性,
這是個同中存異而異中存同,又大又小的神奇世界。

您要從這裡去看世界,還是從那裡去看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松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