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要寫稿的關係,想到可以用到社會心理學中常見的從眾行為理論,便把社心的書翻出來看,然後就撿到了「愛情的三角形理論」。

這是個很有趣的理論,從1988年Sternberg提到現在好像都很有實證的價值,社心的書上也包括了愛情維持理論,現在拿起來驗證都覺得,啊,好像就是真的有這麼一回事,不過網路上的三角形都不太完整,讓我來畫一個吧。

大概是這樣一個簡單的三角形,戀愛三個要素是親密、激情與承諾。




當這三個要素通通具備的時候,戀愛應該能說「才算成立」,不過這裡加進一些比較個人的觀點吧,通常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激情這個因素就開始變淡了,戀愛常常會落到「同伴的愛」,其實同伴的愛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有些人就會覺得好冷淡啊,接著就會找別人補那個缺乏的激情要素,這個時候可愛的第三者就出現了。

只有承諾的愛是很空的,與其說是承諾倒不如只剩下男女朋友的「關係」而已,我比較難以想像,或接觸的應該是只有激情加上承諾的愛吧,這種昏庸的愛似乎只有在很浪漫很閃電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啊,跟愛情小說裡頭會發生的一樣,感覺上只有男主角很帥、女主角很美,然後閃電之下才會發生的,我經歷的經驗都是最少最少有一個親密關係(喜歡)的要素在,其實親密的關係不是很難建立哦,只要有心就可以了,但是要獲得承諾或是激情就沒那麼簡單。

三角形在網路上還蠻好找到的,戀愛維持理論就在網路上少看見了。

Rusbult在1983年有做出一個投資模式驗證,其驗證主要是戀愛是不是投桃報李的一件事,還有戀愛維持的要素影響,會影響戀愛的維持大概就是下面三件事:

一、對戀愛關係的滿意程度:滿意現在的關係嗎?就是這樣而已。
二、替代方案的比較基準:就是有沒有更好的對象。
三、在關係中的投資水準:已經付出了多少?如果轉換對象要損失多少?

來看看決定維持關係的部份。

如果我和一個女生是男女朋友,對戀愛關係的滿意程度、在關係中的投資水準,這兩樣因素是影響我和她的關係維持的最大因素,而替代方案,咳,基本上這兩件事維持好,根本不太需要擔心替代方案的威脅!

學者是聰明的,真的,聰明到不行。

想想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男、女生跟很差的對象在一起,尤其有些女生還交到會打人的男朋友,不滿意現在的關係,但是在關係裡頭的投資水準過高,以致於無法割捨,於是打人的男生回來下跪說對不起我錯了,心軟的女生就會原諒他,這種事情天天都在發生,鄉親啊,你們說學者聰不聰明,聰明死了!這種事他們早在1983年就知道啦。

再來回到會分手的要素,分手的要素是整個反過來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替代方案的比較基準」,其它兩個的要素影響很低,尤其是關係中的投資率。

所以會分手的情況,就是說,男女關係已經不好了(好的話第三者連插手的屁機會也沒),投資付出也不大(男女雙方都沒有投入很深,或是已經不在意這種事了),這個時候有個很好的對象出現就會分手了。

問題又來了,怎樣叫做很好的對象?

這點學者並沒有給我們解答,不過有個分析,是心理學中的「吸引力」要素,這個有空再提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松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